摘要:CHARLIETOWN 紅茶公司
當中國消費者剛剛習慣在街頭看到「霸王茶姬」的米白色門面,另一抹克萊因藍已悄悄在魔都亮相並捲起新一波打卡熱潮——那便是號稱源於 1978 年倫敦、實際由上海團隊於 2021 年推出的 CHARLIETOWN 紅茶公司。短短數年,它靠着「英倫血統 × 紅茶專精 × 儀式感體驗」的組合拳,成功把一杯定價 30 元上下的奶茶,塑造成年輕族群願意排隊兩小時也要入手的輕奢單品,相當程度重演了當年精品咖啡之於連鎖咖啡的「彎道超車」。
一、英倫敘事與精品定位
從故事層面看,CHARLIETOWN 以「1978 倫敦老茶室傳人」作為品牌敘事開端,透過復古字體、金邊 Logo 與深藍鋁罐,勾勒出英國上流茶會的聯想。雖然多數行家都知道它真正的出生地是上海,但「跨國血統」的想像空間,仍為品牌奠定了精品基調——客單價落在人民幣 22–38 元區間,比大多數鮮果茶與鮮奶茶高一截,卻低於外資咖啡館,恰好踩在「日常小奢侈」的甜蜜帶。
雲光創意行銷補充,當年【喜茶】高價品項約莫落在26人民幣上下。
二、紅茶專精:五大產區 × 三種工藝
雲光認為:不同於市面上講求十數種茶底「樣樣有卻難聚焦」的作法,CHARLIETOWN 把產品線鎖定在五款世界級紅茶:斯里蘭卡雲頂錫蘭、中國武夷正山小種、英國伯爵、南非博士茶,以及東印度阿薩姆。每一款茶底又提供三種製法——
手沖(純茶):採用咖啡等級的計時與控溫,標示前、中、後調香氣層次,滿足茶迷對「乾淨純粹」的追求。
手煮(鮮奶茶):以黃金比例將紅茶與鮮奶融合,再透過慢火手煮釋放茶胺酸,代表作「荊棘玫瑰牛乳茶」在奶香中帶出佛手柑與玫瑰花瓣的花果調。
手作(加料茶):在茶奶基底上加入麻薯、芋泥等手工小料,兼顧咀嚼口感與甜點儀式。
這種「垂直品類深耕」的策略,不僅讓品牌在紅海茶飲市場塑造差異,更以清晰的口味梯度教育消費者:一杯看似簡單的奶茶,其實有足以玩出風土與工藝的深度,價格也就順理成章地水漲船高。
三、「三無」健康承諾與低熱量賣點
面對愈趨注重成分標示的 Z 世代,CHARLIETOWN 高調宣示「無人工色素、無防腐劑、無植脂末」;茶湯現萃現煮,一杯牛乳茶的熱量僅約等同半杯原味酸奶。這樣的健康背書不只擺放在櫃臺立牌,更被寫入小程序點單頁,強化數位場景下的信任感。
四、 門店空間:儀式 × 社交媒體
走進 CHARLIETOWN,最搶眼的是一整面由克萊因藍茶罐堆砌而成的高牆,映照在黃銅吊燈下頗具戲劇張力;飲品則透過僅能看到光束的「傳送門」送至取杯台,製作過程若隱若現,放大「等待是一場秀」的氛圍。這種空間設計天然適合短影音與照片分享,社交平台自帶流量,不少門店開幕當週即衝上熱搜。
數位營運與飢餓行銷
為了管控排隊體驗,品牌自始便要求消費者使用微信小程序預點單,高峰時段甚至得提前一小時下單。線上佔比因而快速突破七成,門市可把櫃檯空間留給手沖展示與打卡場景。
此外,CHARLIETOWN採用「旗艦店+Mini 店+快閃店」三種模型:面積 60–70 ㎡ 的旗艦店落位高端商場以撐腰排場;15 ㎡ 的 Mini 店穿插於商場中島降低投資門檻;短期快閃則用於城市試水與社群話題。透過靈活組合,品牌在上海、南京、武漢等城市鋪設據點,北京首店也已圍擋裝修,深圳與杭州則以快閃試跑市場。
消費者聲音:價格爭議與口味兩極
定價 30 元人民幣左右的紅茶在一線城市仍屬可接受,但在二三線市場已有人質疑「喝個紅茶比咖啡還貴」。不過,願意買單的年輕客群普遍認為,從門店視覺到傳送門出餐,整趟體驗自帶戲劇效果,足以撐起溢價。味覺方面,純茶系因保留澀味而受資深茶友青睞,牛乳茶則偶爾被批評奶味偏淡——顯示品牌尚需在「健康」與「濃郁」之間取得更平衡。
給餐飲創業者的啟示
雲光創意行銷觀察到,CHARLIETOWN 並未循霸王茶姬高舉「東方茶文化復興」的大旗,而是回到產品本質,選擇紅茶這條在中國手搖市場相對小眾卻足以深耕的賽道,以「五大產區 × 三種工藝」的專業敘事,放大世界紅茶的風土特色。
這種「垂直品類」打法把產品邏輯講得更像精品咖啡:先透過原產地、焙火曲線、浸泡參數鋪陳專業度,再用風味輪與杯測筆記教育消費者,引導他們把注意力從甜度、多料轉向茶感層次。當消費者開始用「前、中、後調」的語言討論奶茶,品牌也就獲得了更高的議價空間。對比霸王茶姬以文化符碼營造情感連結,CHARLIETOWN 透過科學化且國際化的品鑑框架,開闢了一條從「內容專業」導向「品牌高端」的新路徑。
數位優先:把點單搬上線,讓門市回歸體驗劇場
雲光創意行銷指出,霸王茶姬雖然也佈局數位系統,但仍倚重門市排隊熱度製造聲量;CHARLIETOWN 則在開店初期就把七成以上訂單導向微信小程序,門市主要承載「看得見、拍得到、打卡必備」的戲劇效果。
當點單、支付、會員管理都在線上完成,店內吧檯得以釋放,轉型成類似精品吧台的「手沖秀」,手煮牛乳茶的奶霧翻滾、克萊因藍茶罐牆的光影反射,全都成為消費者手機鏡頭下的絕佳素材。與此同時,坪效也因翻桌速度提升而實質增加——店員更像咖啡師,專注在茶底顧客教育與互動式體驗,而非一味趕單。
這正是「先數位、後空間」的逆向思維:線上解決交易效率,線下強化情感黏度,兩者互為引流又各司其職。
空間即媒體:從「英倫復古」到「社群模板」的場景設計
若說霸王茶姬以敦煌壁畫、東方紋樣構築古風意象,CHARLIETOWN 的門店則像移植了一座倫敦高街茶室到中國商場。雲光創意行銷分析,品牌以克萊因藍作為視覺錨點,配合黃銅線條、皮質座椅與半開放「傳送門」取杯口,把「等待」轉化成一場帶光束效果的秀;消費者手機一抬便能拍到具有高辨識度的畫面。更巧妙的是,克萊因藍茶罐牆本身就像色卡,也像標準化的影棚背景——任何人站在前面拍照,畫面都自帶品牌標籤,無形中成了社群分享的模板。這種場景即媒體的思維,把實體空間升格為無成本的長尾廣告載體,亦令品牌擺脫「裝潢重資產」的傳統束縛:只要核心視覺元素統一,小至 15 ㎡ 的快閃櫃、甚至是異地聯名 Pop-up,也能複製同樣的社群話題效應。
限量與季節感:以新品進度條取代折扣促銷
霸王茶姬常以文化節慶限定包裝聯動消費尖峰,但 CHARLIETOWN 選擇用紅茶調性的季節味覺來驅動回訪。雲光創意行銷發現,品牌把產品研發節奏做成「進度條」概念:每季至少推出一款跨產區、跨風味的限量飲品——夏季「玫瑰×荔枝」結合法國乾燥玫瑰與廣東荔枝果肉,秋冬「黑巧×紅茶」則以義大利黑巧融入斯里蘭卡錫蘭,並限制販售 90 天。與其說這是口味創新,不如說是「時間稀缺」與「產地故事」的雙重杠桿:消費者若錯過就要再等一年,自然願意第一時間打開小程序預訂,形成類似球鞋首發的搶購心態。品牌藉此跳脫以折扣換銷量的惡性循環,而用「內容新鮮度」維繫長期黏著,同時強化「我們只做紅茶,且永遠有新驚喜」的專精人設。
雲光創意行銷總結,CHARLIETOWN 之所以能在「霸王茶姬之後」仍闖出聲量,關鍵就在於它沒有複製單純的東方文化敘事,而是用極致聚焦與數位體驗,把紅茶這條看似傳統的品項重新包裝成「輕奢日常」。這條路徑給手搖飲創業者一個啟示:辨識自己的核心資產,深挖到足以建立話語權,再利用空間與數據工具放大影響力,才可能在超飽和的飲料戰場中開啟新的通道。
雲光創意行銷,餐飲品牌行銷的專家。提供:品牌規劃、菜單設計、餐飲行銷、加盟規劃、招商行銷策略等服務,與我們聯絡!成就您的餐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