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盟(Franchise)
什麼是加盟(Franchise)?深入解析台灣加盟制度,從商業模型、品牌規劃,到招商行銷策略,協助中小型品牌掌握加盟擴張關鍵。
目錄
一、加盟是什麼?Franchise 的基本概念
▲加盟(Franchise)的定義與本質
加盟(Franchise)是一種授權經營的商業模式,指的是品牌總部(Franchisor)將自身經營多年的品牌名稱、商業模式、技術、教育訓練及行銷資源等,授權給加盟者(Franchisee),讓其在特定區域內以一致的品牌規範經營店鋪。
加盟者在使用品牌的同時,需支付一定的加盟金、權利金、設備費用等,並遵守總部訂立的營運標準。這種制度的核心在於「可複製的成功經驗」:品牌透過授權複製成功模型,擴大市場版圖;而創業者則可用相對低的風險,進入一個已有品牌認知與制度支援的市場。
由於加盟總部與加盟主雙方存在長期合作關係,總部與加盟主需各司其職——前者提供制度、技術、品牌行銷等各項資源,後者投入資金與管理,達成雙贏。
▲加盟與代理、直營的差異
雖然加盟制度常與「代理」或「直營」混淆,但三者在營運模式上有明顯差異。直營是由品牌總部自行出資、管理與經營各門市,擁有高度控制權與利潤分配主導權,但展店成本與人事壓力也最高。
代理則多以區域銷售為主,代理商通常僅負責商品經銷與分銷網絡建立,並不需全盤導入品牌 SOP、品牌形象或教育訓練制度;而加盟則介於兩者之間,總部與加盟者共同維持品牌形象與顧客體驗,透過制度化的 SOP、教育資源與廣告支持,由加盟主自行經營個別門市。
簡單來說,加盟強調「品牌一致性與制度移轉」,是長期合作關係中,彼此責任與利潤劃分最為細緻的一種。
模式 | 控制權 | 投資方 | 利潤歸屬 | 負責經營者 |
---|---|---|---|---|
直營 | 品牌總部高度掌控 | 總部出資 | 完全歸總部 | 總部指派店長 |
代理 | 區域代理商自營 | 代理商 | 代理商為主 | 代理商 |
加盟 | 雙方共同維護品牌 | 加盟主 | 雙方依契約分潤 | 加盟主 |
▲為什麼品牌會選擇發展加盟?
許多中小型品牌在經營穩定後,會開始思考是否擴張門市規模,但在面對租金、人力、資金與管理風險時,往往發現以「直營」方式複製並不容易。此時,加盟制度成為一種降低資本壓力、快速擴張市場的選項。品牌透過加盟可以將展店資金、第一線經營風險外包給加盟主,同時保有品牌掌控權與制度輸出權利。
這種「以他人資源擴張品牌影響力」的方式,特別適用於已經完成 SOP 建立、供應鏈整合、品牌基礎穩固的業者。
在台灣,餐飲、美容與服務型品牌特別偏好採取加盟制度,原因在於這些產業門檻適中、市場需求穩定、營運模式具備可複製性,是加盟成功率相對較高的產業。
二、Franchise 在台灣的加盟制度、規範
📕 台灣加盟制度的發展脈絡
在台灣,franchise(加盟)制度並未像美國、日本那樣擁有專門立法架構,而是透過現行的《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與部分契約法則間接規範。
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Fair Trade Commission)自 2000 年代起的政策指引,台灣對 franchise 關係的重視逐漸提升,特別是針對「資訊揭露」與「契約不對等」問題,曾多次修法並發布行政解釋。另一方面,經濟部商業司也針對加盟展主辦單位與品牌登錄進行初步管理,協助推動合法、有制度的加盟招商文化。
整體而言,雖台灣仍缺乏《franchise 契約專法》,但近年來已透過個案裁罰與政策倡議,逐步建立出一套屬於在地實務的加盟規範框架。
⚖️ 加盟契約的法律原則與常見爭議
franchise(加盟)制度的核心之一在於雙方簽署的加盟契約(franchise agreement),這份契約不僅關係品牌授權範圍、使用方式,也規範了經營標準、權利義務與解約條件。在台灣實務上,最常見的爭議類型包括:總部未如實揭露財務資訊、加盟金用途模糊、契約單方終止權過廣、與「生死契約」式條款。
例如:公平交易委員會歷年多次裁罰曾指出,有品牌在簽約時未揭露歷年關店數或財務風險資訊,導致加盟主因資訊不對稱而承擔重大損失。
雲光創意行銷任認為:這些問題反映出 franchise 契約的本質,應是雙方信任與資訊公開的制度工具,而非單方面的品牌控制文件。因此,品牌主在規劃加盟體系時,應諮詢專業團隊、建構一套符合台灣法規且保障雙方利益的契約架構。
📝 加盟主與總部的法律義務
在 franchise(加盟)合作關係中,品牌總部(franchisor)與加盟主(franchisee)各自承擔不同角色與責任。
根據實務經驗與法規導引,franchisor 應提供包括:完整的開店 SOP、教育訓練教材、店面視覺標準、原物料供應系統與行銷支援等,以確保品牌品質與體驗的一致性。
而加盟主franchisee 則須遵守經營標準、不得擅自更改菜單、配方或裝潢,同時履行加盟金、權利金繳納、與人員訓練的義務。然而,各項權利義務並非固定,這也是許多品牌在發展加盟的過程中所會忽略的重點。
若品牌方未提供應有支援(如開幕後即未再輔導),或加盟主隨意更改品牌經營內容,皆可能構成違約。總部應在契約中明訂雙方的主要義務清單,並設計違約處理機制,降低合作糾紛的風險,讓加盟合作走得更長久、更穩定。
三、Franchise 在台灣市場的現況與趨勢
📊 加盟連鎖產業的規模與成長趨勢
近年來,加盟連鎖成為台灣中小企業拓展通路與品牌能見度的重要策略之一。
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的統計資料,全台加盟連鎖體系的登記數量逐年上升,餐飲、美容、美甲與零售業者占比最高。
以餐飲業為例,截至 2024 年底,連鎖品牌總數突破 4,000 家,其中有超過 60% 採加盟展店模式。
特別是在疫情後期,許多品牌將展店策略從重資本的直營轉為加盟合作,不僅可降低資金壓力,也讓品牌能快速進入新市場。
另一方面,由於社群媒體與內容行銷的發展加速創業資訊擴散,也使得加盟成為更多新創品牌拓展規模的入門選項。
整體趨勢顯示,加盟不再只是大型連鎖的擴張工具,而是被廣泛運用於各類型、各規模品牌的成長策略中。
🔥 熱門加盟業態 TOP5
觀察近三年台灣的加盟展與招商平台上的資料,可以發現幾個特定業種持續受到創業者青睞。排名前五的熱門加盟業態分別為:早午餐店、手搖飲品、複合式小吃、鍋物料理與美容保養。這些產業的共通特點為:單店坪數彈性高、商品結構標準化程度佳、營運 SOP 容易建立,且創業門檻相對中低。
舉例而言,手搖飲品牌因原物料供應鏈成熟、製程易於教學,成為近十年來穩定成長的加盟類別;而早午餐與鍋物料理則常結合「文青風」視覺與複合式經營模式,吸引地方型加盟主投入經營。
此外,保健與女性美容產業因其高毛利特性與品牌依附感強,也成為服務型加盟中表現突出的品類。這些熱門業態的興起,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台灣消費者生活型態與創業者選擇風險的平衡心理。
然而,雲光創意行銷仍以餐飲業的加盟連鎖為主要的服務。
面向 | 常見問題 | 對品牌造成的影響 | 解決建議 |
---|---|---|---|
制度建置 | 未建立標準化 SOP、缺乏教育訓練流程 | 加盟店品質不一,顧客體驗不穩 | 建立營運手冊、統一開店流程與教學模組 |
加盟主選擇 | 缺乏加盟者篩選與前期訓練 | 加盟店經營不當、經常要求退場或補貼 | 設計加盟資格條件、面談機制與培訓營 |
品牌一致性 | 門市裝潢不統一、產品與服務落差大 | 品牌形象分裂、消費者信任下降 | 建立標準視覺識別系統(CIS)、設置稽核制度 |
法務結構 | 契約條款不清、缺乏爭議處理條款 | 引發加盟糾紛、損害聲譽與人力資源消耗 | 委由顧問與律師設計契約範本、建立法律顧問機制 |
展店速度 | 招商過快、未穩定測試市場 | 容易出現關店潮,品牌受傷 | 採「測試型加盟」或「區域代理試點制」控速展店 |
※ 台灣品牌發展加盟的常見挑戰
在 franchise(加盟)合作關係中,品牌總部(franchisor)與加盟主(franchisee)各自承擔不同角色與責任。
根據實務經驗與法規導引,franchisor 應提供包括:完整的開店 SOP、教育訓練教材、店面視覺標準、原物料供應系統與行銷支援等,以確保品牌品質與體驗的一致性。而加盟主franchisee 則須遵守經營標準、不得擅自更改菜單、配方或裝潢,同時履行加盟金、權利金繳納、與人員訓練的義務。然而,各項權利義務並非固定,這也是許多品牌在發展加盟的過程中所會忽略的重點。
若品牌方未提供應有支援(如開幕後即未再輔導),或加盟主隨意更改品牌經營內容,皆可能構成違約。總部應在契約中明訂雙方的主要義務清單,並設計違約處理機制,降低合作糾紛的風險,讓加盟合作走得更長久、更穩定。
四、 Franchise全球加盟連鎖市場沿革
🌎 加盟制度的起源與演變
加盟(franchise)制度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 19 世紀美國的汽車產業與快速消費品產業。福特汽車、可口可樂與 Singer 縫紉機等品牌,為了迅速擴大市場版圖與維持經營一致性,開始以授權模式在全國推廣。進入 20 世紀後,美國餐飲業者如麥當勞、Subway 更將此制度制度化,並催生出一套完善的加盟經營法規與管理結構,使 franchise 成為一種可複製、可監控、可規模化的經營模式。
亞洲地區則是在 1980 年代後逐步引入加盟概念,並依照在地需求演化出不同形式的實踐。例如日本受儒家文化與企業內部垂直管理影響,加盟制度強調總部對加盟者的全面輔導與品質控管;而台灣與韓國則將加盟制度與街邊型商業模式結合,造就大量小型門市的高密度展店風景。這些不同地區對 franchise 的吸收與轉化,也使全球加盟制度呈現出文化混融、多元演化的特色。
加盟(franchise)制度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 19 世紀美國的汽車產業與快速消費品產業。福特汽車、可口可樂與 Singer 縫紉機等品牌,為了迅速擴大市場版圖與維持經營一致性,開始以授權模式在全國推廣。進入 20 世紀後,美國餐飲業者如麥當勞、Subway 更將此制度制度化,並催生出一套完善的加盟經營法規與管理結構,使 franchise 成為一種可複製、可監控、可規模化的經營模式。
亞洲地區則是在 1980 年代後逐步引入加盟概念,並依照在地需求演化出不同形式的實踐。例如日本受儒家文化與企業內部垂直管理影響,加盟制度強調總部對加盟者的全面輔導與品質控管;而台灣與韓國則將加盟制度與街邊型商業模式結合,造就大量小型門市的高密度展店風景。這些不同地區對 franchise 的吸收與轉化,也使全球加盟制度呈現出文化混融、多元演化的特色。
🗺 全球四大 franchise 體系範例
觀察全球加盟體系的發展脈絡,可大致區分為三種典型模式:美式、日式與東南亞型以及中國式加盟體系。
美式加盟體系強調法規透明、制度標準化與品牌識別一致性。品牌如 Subway、7-Eleven USA 等,普遍採用標準加盟契約、開店流程模組化、並重視加盟者的區域保護與支持系統。
美式 franchise 特別依賴合約設計與商業數據,經常納入 KPI 評估、稽核機制等。
日式加盟體系則以 CoCo壱番屋、吉野家等品牌為代表,重視營運細節與總部支援深度。加盟總部往往直接派人協助開店、監督日常營運,甚至參與人員培訓與成本控管。這種模式適合重視服務品質、文化一致性的品牌擴張。
東協加盟體系(如馬來西亞的 OldTown White Coffee、印尼的 Janji Jiwa)則強調彈性與快速展店的能力。
他們善用社群媒體行銷、視覺識別設計與低成本開店策略,吸引區域創業者投入。這類型加盟系統往往較不依賴硬性規範,而是強調品牌文化連結與市場熱度的滲透力。
🟥 中國式加盟體系
中國市場近十年形成獨特的加盟文化與操作邏輯,其特色是招商快速、平台化導向、制度參差不齊。例如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品牌多以「低加盟金、集中供應鏈、超快速開店」模式拓展,強調大量複製、覆蓋下沉市場。
中國加盟體系發展出「加盟平台 + 投資型創業 + 代運營商」的結構,卻也因缺乏專法監管與資訊揭露不透明,頻繁出現虛假廣告、加盟糾紛與品牌過度收費等爭議。
其擴張速度雖驚人,但加盟品質與制度深度往往需進一步觀察。
🏮 中國式加盟體系:快速擴張背後的雙面刃
項目 | 中國加盟體系 | 台灣加盟體系 |
---|---|---|
加盟展店速度 | 快速擴張,數月內破百家 | 相對穩健,常採試營運後招商 |
加盟金/成本 | 門檻低、方案多樣化(吸引下沉市場) | 中高價位,多與裝潢、人員訓練綁定 |
品牌運營邏輯 | 招商導向,重流量與招商數 | 品牌導向,重制度與商業可複製性 |
總部支援深度 | 開店前支援強,營運期普遍薄弱 | 教育訓練、巡店、危機支援偏穩定 |
法規監管 | 無專法,糾紛頻繁,監管鬆散 | 公平會約束加盟契約,逐漸走向制度化 |
加盟風險感知 | 宣傳易誇大、資訊不對稱 | 媒合管道分散,創業者資訊落差較小 |
中國的加盟市場在過去十年呈現爆炸式成長,其中以飲品與餐飲業最為顯著。
典型代表如蜜雪冰城、茶百道、阿甘鍋盔、正新雞排等品牌,皆採取「低加盟金、中央供應、門市高度標準化」的模式,搭配密集招商廣告,在短時間內迅速拓展數千家門市。
以蜜雪冰城為例,其加盟金僅人民幣 3–5 萬元,開店總成本低於 30 萬元人民幣,主打「一線品牌、二線價格」,成功下沉至三四線城市與校園商圈,成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平價連鎖飲品品牌。
然而,中國式加盟體系的高擴張性也帶來制度風險。
市場上存在大量無品牌經營經驗的「招商公司」,甚至有品牌專職賣加盟權利、鮮少經營品牌本身,導致資訊不對稱與爭議頻繁。許多創業者反映實際開店成本遠高於宣傳數字,或加盟後獲得的支援不足,形成大量短期關店潮。
中國加盟體系的成功仰賴供應鏈整合與資本驅動,在資訊公開、法規監管與長期經營品質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成熟。未來雲光創意行銷,也會專文更深入探討。
五、 如何規劃加盟?品牌建立 franchise 加盟模式的流程
Step 1:確立品牌定位與商業模型(Brand Positioning & Business Model)
在進入 franchise 擴張前,品牌首先需釐清自身的市場定位(positioning)與獲利結構(profit model)。
是否具備明確的 niche market(利基市場)與差異化產品線?
你的 unit economics(單店經濟模型)——包括毛利率、租金佔比、人力成本——是否支撐可規模化?
此外,menu engineering(菜單設計)是否有主力商品、毛利保護品項與營運瓶頸預留?這些將成為你 franchise proposal 向創業者展示的核心說服力。
雲光創意行銷將會在文章末尾補充可參考的國外書籍。
📋 Step 2:標準化流程與 SOP 建置(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franchise 最大的特點是「可複製性」,因此建立標準作業流程(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極為關鍵。
這包含 daily operations(每日營運流程)、training modules(教育訓練模組)、inventory control(庫存控管)、quality assurance(品管規範)等。
好的 SOP 不僅協助 franchisee 簡化開店與日常管理,也能讓總部進行 centralized monitoring(集中監控),減少品牌走樣的風險。
此階段可結合圖文流程圖、實務影片與 checklists 組成完整手冊。
Step 3:加盟契約與權利義務設計(Franchise Agreement & Legal Terms)
franchise 合作的核心是契約設計(franchise agreement)。
這份文件需清楚列出授權內容(brand usage rights)、經營規範(operation guidelines)、royalty fee 結構(權利金)、termination clause(終止條款)與 territorial protection(區域保護)等。
同時,總部亦須思考是否加入 audit rights(查帳權)、non-compete clause(競業禁止條款),以保障自身品牌利益與控制權(brand control)。
這類文件多與律師共同制定,建議採用 modular structure(模組化架構)方便未來調整與複製。
Step 4:加盟條件與選擇標準設定(Franchise Candidate Criteria)
並非每位創業者都適合成為 franchisee。品牌應設定明確的加盟條件(entry criteria),包括:franchise fee(加盟金)、initial investment(初始資金)、monthly royalty(月權利金)、advertising fund(行銷金)、training participation(受訓時數)等。
同時應導入 candidate screening(加盟者篩選)流程,例如:財務審核(financial review)、interview(面談)、trial work(試營運體驗),以確保加盟主與品牌理念一致,降低後期合作風險。
Step 5:建構支持系統與展店輔導流程(Support System & Field Operations))
加盟成功不只是簽約,而是長期運營管理(long-term franchise management)的開始。
總部需建立一套 franchise support system,包含:pre-opening support(開店前協助)、grand opening marketing(開幕行銷)、on-site coaching(現場指導)與 post-launch review(開店後營運回顧)。
此外,應建立 KPI dashboard(績效看板)、feedback loop(回饋系統)、trouble report SOP(異常通報機制),並派出 field consultants(區域營運輔導員)進行定期巡店與策略協調,提升整體 franchise network 的一致性與穩定性。
六、franchising!成功加盟招商的三大行銷策略
行銷策略一:加盟展接觸潛在加盟主
加盟展一直是品牌招募加盟主的重要通路,不論是大型連鎖或新興品牌,都習慣藉由展覽短時間內與大量創業者建立接觸。
透過現場攤位布置、加盟手冊展示、試吃體驗、實體門市模擬等方式,不僅可以讓創業者快速理解品牌價值,也有助於品牌蒐集名單、篩選潛在合作對象。
許多加盟主即是在展場面談後產生高度意願,因此加盟展不僅是曝光渠道,更是品牌進行「現場銷售」的重要場合。
近年也有品牌結合線上直播招商說明會,在展前或展後延伸對話與曝光,提升展場效益。
📋 哪些類型的品牌適合參加加盟展?
由:雲光創意行銷整理製表
品牌類型 | 常見特徵 | 為何參展? | 品牌案例 |
---|---|---|---|
速食餐飲/手搖飲/早午餐 | 名氣已建立、展店密度高 | 加速拓點、招商區域代理 | 早安山丘、TEA TOP |
美容/美甲/醫美 | 操作標準化、消費頻率高 | 建立專業形象、鎖定女性創業者 | 朵茉麗蔻、舞甲、美妝生活館類品牌 |
特殊風格小吃/地方創意餐飲 | 品牌辨識度高、經營簡單 | 試水市場反應、累積詢問名單 | 韓式炸雞、雲端廚房類 |
非餐飲類創業方案(清潔、租賃、教學等) | 具 B2B 特性或特殊知識門檻 | 搶佔創業新型態市場 | 簡單洗(自助洗衣)、租物所、兒童美術加盟體系 |
尚未建立制度的初創品牌 | 僅有單店經驗、制度未建 | 參展誘因不明、風險高 | ⚠️ 無推薦案例,建議先行建立 SOP 與顧問諮詢 |
行銷策略二:打造品牌力吸引人加盟
除了主動開發,許多成功的加盟品牌其實走的是「吸引式招商」策略。
當品牌在社群上累積人氣、門市口碑佳、媒體頻繁報導時,加盟詢問自然會源源不絕。打造品牌力不只是提升營業額,更能讓創業者在眾多選項中,對你的品牌產生信任與好感。特別是時下的飲料品牌,多半是深耕品牌力為主,很少有當紅品牌參展。
展覽相對是傳統品牌多,爆紅品牌則少。
雲光編按:2022、23年的五桐號、一沐日,2024年的八曜和茶、大茗,到今年的UG,都非以加盟展為主力招商策略。
舉凡風格鮮明的視覺設計、穩定的產品品質、團隊專業的經營管理制度、甚至創辦人理念與價值觀的傳遞,都是建立加盟吸引力的關鍵。
當一個品牌能讓顧客愛用、員工愛待,自然也更容易讓創業者想加入。
除了主動開發,許多成功的加盟品牌其實走的是「吸引式招商」策略。
當品牌在社群上累積人氣、門市口碑佳、媒體頻繁報導時,加盟詢問自然會源源不絕。打造品牌力不只是提升營業額,更能讓創業者在眾多選項中,對你的品牌產生信任與好感。特別是時下的飲料品牌,多半是深耕品牌力為主,很少有當紅品牌參展。
展覽相對是傳統品牌多,爆紅品牌則少。
雲光編按:2022、23年的五桐號、一沐日,2024年的八曜和茶、大茗,到今年的UG,都非以加盟展為主力招商策略。
舉凡風格鮮明的視覺設計、穩定的產品品質、團隊專業的經營管理制度、甚至創辦人理念與價值觀的傳遞,都是建立加盟吸引力的關鍵。
當一個品牌能讓顧客愛用、員工愛待,自然也更容易讓創業者想加入。
行銷策略三:透過廣告投放開發加盟主
許多品牌選擇透過數位廣告主動開發加盟名單,常見的平台包括 Facebook、Instagram、Google、LINE 等平台招商。
七、實例分享 (franchising case):台灣品牌加盟擴張案例
雲光案例一:桃園冷滷味品牌的加盟起步
這是一家位於桃園鬧區的冷滷味品牌:惠添香,以餐車、小攤販外帶式為主,憑藉高黏著度的在地客群累積口碑。老闆經營已有10年,產品穩定、營收持續正成長,但對於「該不該發展加盟」始終猶豫。經由透過雲光的協助,顧問輔導後,協助釐清加盟可行性評估。
在招商行銷階段,並未直接投入加盟展,而是採取內容導向的策略,運用 SEO 部落格文章與地方社群推薦引導初步洽詢,配合加盟主面談,形成低成本、高轉換的加盟開發模式。
迄今已有6家加盟店!
外部案例二:斗六鄧肉圓以影音行銷吸引創業主
位於雲林斗六的「西市鄧肉圓」,創立於民國57年,由鄧秋鍼先生創辦,至今已有超過50年的歷史。
該品牌以其傳統口味和堅持品質聞名,並於民國88年開始發展加盟體系,目前在全台已有超過數十家分店,成為少數成功進行連鎖化的台灣傳統小吃品牌之一。
在品牌傳承至第三代的過程中,鄧肉圓的第三代老闆積極導入現代行銷手法,特別是數位影音內容的製作與推廣。
由他親至當鏡頭主角,製作了多支短影音,內容涵蓋手工製作過程、在地食材介紹、顧客、家盟主探店訪談等,展現品牌的真實與親切。
這些影片在社群媒體上獲得廣泛關注,吸引了大量對創業有興趣的潛在加盟主主動洽詢。
鄧肉圓的成功案例顯示,傳統小吃品牌若能善用現代行銷工具,特別是影音內容的力量,不僅能提升品牌形象,還能有效吸引新一代創業者的目光。
這種結合傳統與創新的策略,為品牌的持續發展與擴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編按:該品牌非雲光創意行銷客戶。
顧問觀點:如何協助品牌從單店邁向加盟制度?
許多品牌從單店起家,累積了產品與顧客的信任,但真正要進入加盟階段,挑戰點常常不在「產品本身」,而在於制度能否複製與經營可被管理。
顧問介入的第一步,通常是協助品牌建立邏輯清晰的三件事:可複製的營運流程、具吸引力的獲利模型,以及可被信任的品牌故事。
我們常遇到的情況包括:品牌主已具備開二店的實力,但仍以為只要「找親戚投資」或「寫一份合約」就能做加盟;或者急於參加加盟展,卻未備妥制度與說服材料。
事實上,加盟是一場以制度為核心的長期合作關係。
從財務結構診斷、菜單工程設計、視覺一致性到契約條文建置,每一環都會影響未來加盟主的信任與總部的管理效率。
協助品牌邁向加盟化,不只是輸出 know-how,更是一起為品牌建立一套可持續的營運架構與責任邏輯。
亂放加盟,愈錯愈多。
雲光創意行銷,餐飲品牌行銷的專家。提供:品牌規劃、菜單設計、餐飲行銷、加盟規劃、招商行銷策略等服務,與我們聯絡!成就您的餐飲事業。